“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系列讲座之三 –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b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官网

疫情封控中老年人情绪和压力管理

  导语:压力普遍存在于当前社会,尤其在复杂多变的疫情环境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空间的减少和身体机能衰减,老年人作为最脆弱群体,在长时间的慢性应激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面对疫情,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老年群体调整心态、疏导情绪和压力尤为重要。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积极响应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重点关心关怀全市养老机构三类人群:养老机构管理者、执勤与护理人员、入住老年人。为更好开展三类人群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慰藉专项服务,推进“三组四师五级”工作模式,2022年12月4日,“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心理关爱系列讲座迎来第三讲,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张青之讲授《疫情封控中老年人情绪和压力管理》。

  结合对养老机构的视察访谈工作,张青之会长首先向全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体和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对在封控期间出现的心理困境表示理解。张青之会长讲授了什么是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区分压力性质和特点等,并结合工作实践案例讲授识别压力、管理压力、提升心理动力的方法。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为大家带来一场通俗易懂、接地气、好操作的老年心理健康课。

  结合养老机构人员面临的现实压力、职业压力和健康压力,张青之会长讲述了压力是内心对现实的感受。压力可分为广义压力和狭义压力,根据压力来源不同分为繁重工作压力、慢性职业压力、应激性创伤事件、重大压力事件等。人们需要对压力有所觉察和分析,才能做好压力管理。压力作为真实事件,每个人对此反应不同,这与人既往经历相关,也与人格、气质类型、价值观等相关。

  张青之会长以丰富的工作场景、社区场景、家庭关系、夫妻子女等各种案例故事体现压力无处不在。人面对压力不是消极无奈,可通过寻找压力源、调整应对模式、通过暗示增强自身意志来管理压力。在照护他人与自我照护时,需明确压力往往因人而异,他人无法体会,因此更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在提升内在动力方面,讲授了具体方法有调节认知、扩大内心容量、扩展压力舒适区、通过abc理论合理看待发生的事件,明确事件本身不甚重要,如何看待更重要,通过思维灵活掌握压力转化“钥匙”。在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给大家讲解了无害化行为,如通过倾诉交谈、运动宣泄等行为方式表达压力和情绪,尝试通过郊野旅游、腹式呼吸、催眠正念等活动或技术调节生命节律。

  结束语: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来源于感受和认知。在压力面前寻找压力源、调整认知、转变态度,用积极关注和自我接纳的方式给内心以空间和能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善待他人的同时也是社会善意的受益者。

撰稿|孙 榕、田佳平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



阅读量:50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