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囤出了焦虑,那还该不该囤? –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b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官网

  进入后疫情时代,由于疫情形势的反复变化,囤货似乎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一种行为。从早年流行的“断舍离”到如今网上大量的囤货攻略,人们积极囤货的行为不仅反射了现代人消费观的转变,也在进一步过程中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问题。

  “现在家里堆了不少食物没吃完,很多食物家人上顿吃完接下顿,”林阿姨最近十分苦恼,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看到不少人都在超市抢购,自己家也跟着买了不少,因为没抢到想要的东西,还一度十分焦虑。但后来并没有发生物资紧缺、被关在家里买不到的情况,现在每天看着冰箱里、储物柜里吃不完的食物发愁。

  不少网友也表示自己因为囤货产生了焦虑。有人表示,现在看到冰箱里空空的就焦虑,必须把冰箱填满,甚至为了囤更多的食物更换了更大型号的冰箱。还有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称,自己囤货囤出了焦虑症,“什么都想囤,什么都想买。囤货多了就会不停买收纳盒,收纳盒空了就想再填满,一直反复循环。”

  囤货看似是一种经济和消费现象,其背后却反应人们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囤货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是过度的、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就要分辨此行为背后的心理。

  在疫情反复下,人们担心疫情形势并对物资储备产生危机感,从而大量囤货,其实是出于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的恐慌心理。因为上海疫情的“前车之鉴”,人们内心都十分恐惧出现食物物资紧缺的情况。就像病毒一样,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看到大家都在买、都在囤,在群体相互影响下,自己与大家一样也囤了起来。这种跟风行为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行为,俗称“随大流”。

  那么,我们到底囤还是不囤?囤多少?其实,凡事都有个度,囤货本身是正常现象,在特殊时期,我们适度的、理性的多囤一些物资也属正常。并且囤货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安全感,在充满不确定的生活中寻回一些控制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导致的焦虑情绪。

  面对疫情、面对可能会引起的物资暂时性紧缺,我们会产生囤货焦虑是正常的事情,不必因为觉得自己有‘囤货焦虑’而慌张。但如果这种焦虑持续很久,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疏导自己的情绪,调适自己的心理,例如可以安心刷剧、专注做一件事、与家人朋友聊天等。

撰稿|彭 怡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



阅读量:585

网站地图